人杰地灵 日月争光 (游记)
——屈子祠记游
汨 罗 江
你滔滔流水,流走了多少污泥和沉渣,可你永远也不会流走二千多年前投入你怀抱中的他。因为有了他,你才驰名中外,多少有志之士,不辞千里迢迢地奔到了你的脚下。
你曲曲折折地流着,跟历史的长河一样。你的每一朵浪花,都把诗人的足迹留下。诗人的笔,同你一道低吟和悲歌,“逸响伟辞,卓绝一世”。
今天,我来看你。
我尽情玩耍,如孩提时代那样天真活泼,索性跑到你的身边,掬起一朵浪花洗了个脸。我想,也许诗人曾洗濯的水,会使我也变得更聪明更灵动。洗过脸,我站了起来凝视着江面,侧耳倾听,仿佛你在轻轻地歌唱。哦,这不是你的歌声,是诗人在痛苦地低吟:“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。”
独 醒 亭
从骚坛下来,再拾级而上,穿过一段茂林修竹,前面便出了一座古色古香的六角亭,一幅黑底涂金字横匾异常醒目,“独醒亭”三个大字刚强遒劲,乃现代大文豪茅盾所题。
我登上亭子,脑海中飘过缕缕情思。“独醒亭”,我不仅脱口而出:“举世皆浊我独清,众人皆醉我独醒。”哦,原来如此。是的,诗人的一生是一个悲剧,他把自己的满腔悲愤倾注在他的诗篇里。他终生怀才不遇,最后被流放到了汨罗江畔。诗人既无力挽救楚国的危亡,又深感政治理想无法实现,怎不牢骚满腹呢?
想到这里,我不禁对当时统治者的黑暗腐朽愤慨以极,同时又对诗人刚傲的秉性以至怀沙自沉的行动油然而生敬意。随之,也不免为诗人的早逝而感到惋惜。假如诗人还能活上数年,定会用纤细的带着自己强烈感情的笔,再写一部新的《离骚经》,更丰富我国古代的文学宝库。
屈子塑像前
这是一座古色的祠庙,为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而建。
我走进祠内,来到了后厅正堂,伟大的诗人就屹立在这里。这是一尊巨大的镀金塑像,足有一丈多高,轮廓非常清晰,可见制作之精细,也不知是哪位巧匠的杰作。诗人高昂着头,“带长铗之陆离兮,冠切云之崔嵬。”傲然挺立,正气浩然。我忽然觉得诗人并没有死,立在我面前的不是塑像而是真正的屈原。是啊,他决不会死去,他将“与天地兮比寿,与日月兮同光。”
幻觉还在继续,我禁不住奔到了屈子的跟前,抚摸着他的膝盖,仰视着他的心胸,我的心海中又翻起了一层波澜:这是一座很普通的祠庙,既没有险峻的奇观,也没有秀丽的风景,惟有这一座高大的塑像,为什么能遐迩闻名,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呢?哦,“山不在高,有仙则名;水不在深,有龙则灵。”真是人以文传,地以人传。我忽然悟出了一个道理来……
评论